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近日,中和营镇万亩高标准粮烟协同发展示范项目核心区的旱稻喜迎丰收。
经过3年的推广,中和营镇旱地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已达2749亩。稻田里,多台收割机马力全开,稻谷从收割机的传送带上倾泻而下,装入一旁的货车。
10月24日,云南农业大学旱地优质稻科研专家团队到收割现场,拉尺衡量,确定面积,对不同区域的475亩旱地优质稻进行测产。专家用仪器多次测量不同谷粒的含水量,再算出平均含水量。经过现场收割、过磅计量、水分测定、质量检测、计算统计等流程,最新测产数据为最高亩产617.3公斤,平均亩产564.4公斤。
据了解,旱地优质稻种植是一种雨养旱种栽培技术,适合在海拔1700米以下温润地区种植,具备省工、省时、省水等特点。中和营镇降雨量比较少,蒸发量比较大,适宜旱地优质稻的节水栽培,可以比水田种植节约农业用水50%。旱地优质稻的种植推广,进一步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据云南农业大学旱地优质稻科研团队专家李娟介绍:“自2021年起,中和营镇在万亩高标准粮烟协同发展示范项目核心区进行旱地优质稻种植,种植的品种从适合旱地种植的滇禾优34,到陆续引进滇禾优615,今年新引进滇禾优918,通过3年的种植,产量不断增长,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