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2212米。年平均气温15℃的碑格,在彝语里的意思是“石头山过去一点的地方”。曾经,山高坡陡、土壤贫瘠、气温偏低是制约碑格乡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不利条件。如今,碑格乡充分利用冷凉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将短板变为优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夏季,大黑山山体被茂盛的植物覆盖,云雾穿梭在青山间,构成一幅美丽的清凉夏日图景。山腰处,绿中透黄的苦荞进入成熟期,落坡洞村委会的村民正弯腰割荞、捆扎。
苦荞地中间,一条新修建的机耕路延伸至大黑山深处。落坡洞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陈万福说:“以前我们都是靠人背马驮,如今能直接骑车或开车来地里劳作,为老百姓减轻了很多负担。”
苦荞春季播种,经过约120天的生长,于夏季末期进行收割。种植期间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成熟后捆扎好,在原地进行晾晒,晾晒完成后敲打滤出荞籽,剩下的荞麦秆是营养价值较丰富的草料,可供家畜食用。
陈万福介绍,苦荞适合在高山上栽种,低成本高收入,营养成分也高,这两年来不愁卖,今年整个村委会种植了1000亩。
陈万福口中的“不愁卖”,源于现在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强的养生保健意识。经研究发现,苦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亚油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
据悉,碑格乡种植苦荞3000多亩,通过技术指导和引进新品种,产量从80公斤增加到120公斤,最高亩产量能达到220公斤,今年市场价是4.5元到4.7元,亩产值约1000多元,属于低成本高产出。
碑格乡独特的气候条件也为冷凉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种出来的蔬菜口感鲜甜、脆爽多汁。
在海拔2000多米的鲁姑母村委会冷凉蔬菜种植基地,铁头白进入了成熟期。地里,铁头白排列整齐,长势良好。据介绍,这里的铁头白生长周期为90天,口感不错,收购价格也高。
现场,村民将铁头白装车后,拉往富隆蔬菜有限公司的冷库。冷库外,工人们熟练地将刚摘下的铁头白进行套袋、装筐等,再拉进冷库内保鲜。该公司目前共有3个冷库,总容积为2000立方米。工作人员每天根据订单,陆续发出冷凉蔬菜。
自碑格乡政府主动搭台引进富隆蔬菜有限公司后,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收购、销售等服务,冷凉蔬菜从粗放式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精耕细作,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将碑格冷凉蔬菜卖到沿海一带,出口到韩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
为苦荞发展提供支持、把冷凉蔬菜做成热产业……这仅是碑格乡发挥生态、绿色、有机优势,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近年来,碑格乡在推进藠头、香脆李、烤烟、万寿菊等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在特色资源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探索精深加工,做强农产品提质增效工作,让曾经荒芜的“石头山”逐渐变成富农增收的“金山”。“冷”气候里寻找“热”机遇,碑格乡把石头山逐渐变为“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