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刚至,在中和营镇八家寨村委会老龙箐山,一片初具规模的猕猴桃园满是青枝绿叶,果实结满棚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果园的主人叫阿江,是中和营镇八家寨村委会的主任。过去的老龙箐山和八家寨村委会的其他山头一样,半荒半绿的种着包谷和烤烟。5年前,阿江从村民手里流转了106亩坡地,种下了猕猴桃果树苗。在种植猕猴桃的过程中,阿江有问题就上“百度”,有困难就找农科站,不断种植经验,终于在去年结出了零星小果,而今年的产量达到去年的十倍以上。说起果园里长势喜人的猕猴桃,阿江的脸上满是丰收的欣喜。
阿江说:“我栽种的猕猴桃施的是农家肥,既不套袋,也不打农药,是纯天然的阳光果,虽然光滑度不够好、果形也稍小,但是味道、口感相当好。”
就在阿江给记者介绍猕猴桃的几分钟里,他又接到几个电话并订出了20箱猕猴桃。据了解,猕猴桃刚上市3天就接到了近两百箱的微信订单,都是中和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和乡亲们积极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售卖销售出的。
同一片土地,过去只能常年守着包谷过日子,栽包谷、薅包谷、掰包谷,村民们一年忙到头,除去成本后所剩无几。今年是果园里结出硕果的第一年,亩产仅有300公斤左右,收益大约在8万元,但阿江告诉我们“信心抵万金”,他成立了猕猴桃种植公司,与收购商积极对接,让这些绿色天然的食品真正走出大山。在阿江的产业蓝图里,要让一颗小小的猕猴桃,联结起山里的村民和山外的世界,就要通过公司的引领、合作社的带动,把猕猴桃种植引入八家寨村的家家户户,让老龙箐山的乡亲们在这份香甜的产业里增收致富,催生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方。发展集群效应。
看着青翠的果园,品尝着香甜的猕猴桃,我们解锁了老龙箐山的致富“新密码”:这份“香”,是于“不可为处而为之”创造出来的——克服了土地“高、陡、碎、瘦”的“先天不足”,破解了“靠天吃饭”“唯粮是农”的思想束缚,洞悉农业产业发展,调整结构乘势而上的结果。这份“甜”,是于“可为处有所为”孕育出来的——老龙箐山1650米的高海拔、深山清泉的灌溉和15度的昼夜温差种植出的猕猴桃口感鲜美、品质上乘,才得以初出大山就备受青睐,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种植发展、增收致富充满里信心。